官网文档
https://www.home-assistant.io/installation/alternative#docker-compose
官方演示
https://demo.home-assistant.io/#/lovelace/0
前提先有docker-compose环境
参考文章
《OpenWrt软路由(NanoPi For NAS All In One R2S ):固件扩容Docker磁盘和使用Docker》
在openWrt还有其他两种方式(可以不用安装Docker Compose)
一种是Docker拉取镜像(本文不描述)
一种是使用openWrt插件(本文不描述)
以上两种方式,使用可视化操作更为方便
本文
新建docker-compose.yml配置文件
version: '3'
services:
homeassistant:
image: homeassistant/home-assistant
container_name: homeassistant
volumes:
- ./config:/config
ports:
- "8123:8123"
restart: always
network_mode: host
注意,本文扩容磁盘为/opt,所以docker所有的内容都放在/opt文件夹下
新建了一个dockerCompose文件夹用于和docker文件夹区分开
拉取并启动镜像
docker-compose up
开放端口
点击菜单,网络->防火墙->通信协议
添加8123端口开放,备注home assistant
设置成功
访问ip和端口
http://192.168.100.1:8123
进入注册页面
输入账户和密码,点击创建账户
输入HA的名称,点击下一步
搜索地址如shanghai,选中点击下一步
确认基本信息
点击下一步
都不开启(具体个人习惯),点击下一步
点击完成
进入到首页
目前已经安装成功,后续就是持续的使用
使用的内容根据个人需求一个一个添加,后续有时候会把智能家居Home Assistant单独作为一个合集
细节太多,玩法太多,一篇文章记录不下
之前考虑到Home Assistant功能的全面性,把系统刷入到树莓派3B+上,后来没怎么用了
原因是把软路由openWrt,智能家居Home Assistant,轻NAS分的太细,稍微调整下网络和设备,就要动各种网线,电源,置物架,还要考虑散热等
现在尝试ALL IN ONE,目前没有太重的需求,就算ALL IN BOOM也影响不大,正好多整理备份和断电之类的预演内容
目前设备预期是
-
体积足够小,可以外带,可以放弱电箱,可以放在某个角落里
-
支持充电宝供电,考虑到以后停电,或者外出,不能备220V电源,所以要支持便携电源,甚至是电池盒支持
-
散热稳定,有基本的金属壳散热,可以用风扇加强,特殊场景如停电,自带的散热足够支持几个小时等
-
性能满足基本需求,4G是最低要求
-
支持Docker(有了Docker可玩性和选择更多)
综合而言,R2S 便宜但内容1GB太小,R6S价格过千,体积相对大一些,取R4S折中
R4S的生态也相对好一些,有问题在社区论坛上也能找到答案
END.
推荐阅读
《OpenWrt软路由(NanoPi For NAS All In One R2S ):固件扩容Docker磁盘和使用Docker》
《OpenWrt软路由(NanoPi For NAS All In One R4S ):安装nodejs,npm,pm2,自启动等》
